医学心理学老专家联谊会      2013年10月建网

姜乾金关于与民营医院合作的演讲、对话等。

京都医院与姜乾金合作建设心身医学科签约仪式上(20140411

姜乾金教授致辞

各位嘉宾、同行、领导们:感谢大家为我和京都医院的合作仪式而费心、劳神!

本人从事心理学与医学交叉学科几十年,留下以下三方面成绩:

第一,从无到有,构建我国《医学心理学》课程体系。这项工作部分体现在主编卫生部高校578年制全国规划教材10余年,以及被教育部评为至今唯一的医学心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二,心理压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首创“心理压力系统模型”以及压力测评和压力干预技术。这项工作部分体现在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心理压力系统模型与家庭婚姻综合评估和干预”分课题,以及课题成果《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这一有关压力系统理论与应用的第一部专著之中,还包括承担这个5千万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论证和申报指南的全部执笔和报告工作。

第三,《心身医学》理论和临床研究这项工作部分体现在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两届全国副主任委员,以及主编卫生部《心身医学》第一册全国规划教材。

以上第二、第三两项,迫切需要进一步结合起来,也就是在心理压力系统模型理论基础上,将心理压力测评技术和心理压力综合干预技术两个创新成果,应用于心身医学临床和社会人群使新兴学科的成果造福于医院病人和需要的人群,并通过研究进一步提升压力理论和压力管理技术水平,逐渐向国内外辐射

以上就是我这次荣幸地接受京都医院邀请的原因,相信在双方合作的平台上,通过共同努力,能逐步实现以上愿望。

最后,感谢京都医院对我的信任!再次感谢大家!

 

1.记着问:姜教授,您为什么会选择京都医院合作呢;

心身医学,心理应激学,医学心理学等,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就像未长成的新品种幼苗,未必非得种植的大花盆里,有时候也许种在小花盆里会更合适些,更有利于孵化交叉性的创新成果,国内的一些现实已证明这一点,个中原因大家一般应能理解。这是主要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些个人的原因。

 

2.记着问:姜教授,什么是心身医学,心身医学和其他疾病有什么关联,还有您今后的医疗研究方向是什么呢?

广义的心身医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和躯体因素之间的关系,狭义的心身医学主要是研究心身疾病的防治

当今许多重要疾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例如皮肤病、心血管病、溃疡病、慢性疼痛,甚至癌症等等,不少病人在发病、发展、临床症状、治疗、康复过程中受各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可称之为“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或心身问题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需要“心身”综合诊疗手段。我们的“心理压力系统模型”包括对病因心理压力的多因素系统测评技术,对疾病症状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也在于此

 

From: 石志道
Sent: Saturday, April 12, 2014 11:05 AM
Subject: 姜老师:广告上有您的照片
姜老师:
您好,
今天查看文献时,突然发现了您老的照片成了广告,刚开始都把我气乐了,心想怎么搞到我们头上了。
后来一看是打广告的是杭州地面上的医院,所以猜测是不是您的熟人或朋友。
不知您老是否之情,急忙先向您告发。
安康!
                                                                                                                            小石
在 2014-04-12 20:44:21,"姜乾金" <jqj@zj.com> 写道:
小石好:这个照片确实是被利用了,但也是必然的。
       我今天正在江苏常熟参加“老医学心理学家第二次联谊会”(去年10月是我在杭州举办的第一次),晚上有空,给你回个信,顺便也转发几位熟悉的年轻人,供了解。
       说实在的,30多年来全国真正全心身投入医学心理学的只有我一个人,在早期可以说是日以继夜,国内其他人都或多或少像搞副业或者兼职(有位老人也这样认为,他今天私下里甚至认为,如果他当时也像我一样全身投入医学心理学,那可能在学校里早就被排挤掉了)。回想起来,我这个人生过程是刻骨铭心的,越是全部投入,越是难以彻底放弃。现在我的队伍已经消失,就像一个家族没有后代,国内的整体医学心理学也差不多了,都快变成别人的了。对于后来的“心理咨询师”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一些“自作多情”的人觉得这就是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但我不这样认为,多数人也不是这样认为。尽管近十几年国内培养的医学生中有不少人知道在医学心理学里有一个姜乾金,但他们并不搞医学心理学,也不真正了解医学心理学,但在医学心理学专业圈子里,却有不少人并不认同我。相反,目前国内医学心理学界抄写成风,却又大家都不承认,甚至许多“中生代”故意将水搞混,传递“大家都是抄来抄去的信息”,以使自己抄写来的东西合法化。而我80、90年代的不少东西都是首创的,觉得必须在网上显示,期望给后人以澄清,有没有人看到是一回事,但有需要搜素的人定会找到。故近来我在整理自己30年前的东西,准备全挂到网上(毕竟与以往只有图书馆的时代不同,近期你们有空可浏览,我将在近半年时间里逐渐上传重要的自创内容)。
       同样基于以上的心态,我就想到20多年执著于“压力系统模型”(几乎放弃了所有当时时髦的方向),以及所导出的压力系统评估和压力综合干预创新性技术,要么让其自然沉沦,要么就自己继续尝试发扬,至少可以在此基础上写几本专著留世,如“心理压力”、“压力评估方法”、“压力系统管理”、“压力系统模型之各种压力”等之类。故近日我与杭州京都医院(民营)谈了一个协作,就是我在这个医院里挂一个心身医学科,不准备定期门诊,但可以预约动态地看几个案例,为上述设想提供基础。签约时的讲话稿见附件,也谈了为何选择民营医院——因为“大花盘”不适合我国交叉学科的培育,如近10年的应用心理学,就全部在一般院校,没有一个“重点院校”,因为他们要创建世界一流,不屑这种本土化的杂种(交叉学科),我的言下之意就是浙江的大单位不适合培育交叉学科。
      不过,我也担心,会否被他们利用了,如用来做广告,实际工作却不卖劲。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想想一个退休教授也不会损失什么吧。
姜乾金
———————————————————
姜老师:您好!
      很高兴看到您的新近动态,我现在临床上待了三年了,发现周围的精神科医生,现在才刚刚开始开始关注、接触心理学,而且有想法的基本都是这几年刚毕业的学生,所以感觉,中国改革开放了这么多年,真正的心理学甚至精神病学还未曾像样发展过。也许是大环境还不能支持 ,所以,甚至大学都在这块关注的少。但是,至少现在已经开始了,我觉得还是很有希望的^^ 。您从80年代开始搞医学心理学,研究和成果都是开创性的,必然是后辈们学习的最大的财富和资源。在我心里,您在心理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足以称泰山北斗。我想,不管医学心理学这个学科如何发展,您的理论和成果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必然在适当的时候会为后辈的学生们学习,认可。非常支持您写专著,也期待能够早日拜读。谢谢您的分享!
 祝顺意!
小崔   
201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