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老专家联谊会      2013年10月建网

姜乾金-中国心身医学20年随想

 

纪念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20周年

 

心身医学20年随想

 

姜乾金  浙江大学 (一届委员,二、三届副主委)

 

20年,在历史长河中弹指一挥,但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从建立到发展,却反映了一代人的坚持和努力。

一、我与心身医学分会

因为“心身医学”某些先天的原因(后文略及),在上世纪90年代筹办之初,国内即出现了某些见解和操作层面的较严重分歧。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的成立大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大连召开的。我从此时进入这个分会,并成为第一届委员(代表浙江吧)。初期,我也同时参加与本分会同时或先后诞生的国内另两个相近学术组织的活动,但随着中华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选举中,我被无记名投票当选为全国三名副主委之一,由此产生了一定责任感,另外也由于其他两个相近学会或主要领导人对我有公开的排斥,或学术活动频次逐年减少,从此以后,我基本上只专注于本分会的活动,历年来在学术会议上也有较多的专题报告之类。

2005年在上海我再次被无记名投票选为本分会第三届副主委;2010年我在武汉的全国学术会议上做了最后一次大会专题报告,会上我宣布从此退出本分会的活动。

在全国心身医学分会成立的当年,我即在浙江省发动包括传染科、外科、儿科、内科等有关学科的有志者,促成省医学会在次年同意建立国内较早的“心身医学学组”,并且在此后连续举办心身医学学术会议,规模都在100人以上,第四次年会还与全国分会一起合办了一期200多人的“全国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但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的正式建立,则是在走过漫长而艰难的10年筹备之路以后,其中一位主要“先发者”甚至中途辞世。2005年,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正式成立,本人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成为该分会主委。

2012年,我从杭州出发特地驱车百公里,到湖州全国学术年会现场,将自己刚出版的《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5万字)100余册,赠送给会议代表。该书是我几十年累积之作。“百里驱车赠书”足以证明我虽然“身”不再参加学会活动,但“心”对于本分会有不可断裂的情感联系,毕竟这曾经是我毕生学术活动的最重要舞台之一。

二、交叉学科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与我所从事的医学心理学类同,作为交叉学科的心身医学,要扎根和稳定发展,也需要有“基本盘”。目前看来,这个基本盘还是精神病学领域的视觉开阔者们。但所谓交叉学科,往往是与多种学科有关联的,各种关联学科中的有志者,在发展早期往往会成为学会的先发者。这在许多新事物、新理论的发展规律中,甚至社会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似乎也可以找到依据。但也正是这种规律,让如何处理先发者与基本盘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艺术”问题,倘能采用系统论的认识论,也许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和发展之路。

早期,在心身医学分会的先发者当中,许多都来自非精神病学科的专家或积极分子,他们也许从“心身”两字中的“心”字,找到了各自的不同的解读和自我定位。也因此,许多学科中的人员参与了各阶段本分会的学术活动,他们之中有行政的、哲学的、思政的、护理的、基础医学的、非精神科临床医学的、中医的、药学的、教育的、大中小学校的等各种专业或领域的有志者。这种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为学科宣传和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因为对“心身医学”理解的不同,正是这种广泛参与的早期特征,也带来一种对学科稳定发展来说是消极的现象,这就是能够固定下来长期关注这个交叉学科的人相对不足。就像一个农贸市场,什么人都可以来,但人员流动性很大,每次活动的参与者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能够沉积下来长年参加活动的人员却较少,这就不利于心身医学学科在我国的定位和发展。

但这也是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宿命。我国是一个讲究管理条块的国家,学术界也一样,一个交叉学科越是“均衡交叉”,即交叉学科与各母学科越是均等地有关联,则越是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就与医学心理学一样,心身医学也是这样的一种“交叉学科”。

近年来似乎终于慢慢地显示出心身医学分会的稳定学科基本盘,那就是有更多的出身精神病学的心身医学专家固定下来,成为学会活动的中坚力量。这或许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或许是一种好事,只要操作得当,会令学会越来越稳定,发展更迅速。但如操作不当,似乎也有理由担心,参加心身医学活动的那些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领域、那些基础医学、预防医学领域、护理学领域、那些心理学、教育学、政工领域等等的积极分子,会否越来越减少,如此对本学会来说也不一定是好的结果。

讲到这里,我只有祝福我国心身医学能够从此更坚定地扎下它需要有的学科基桩,同时也祝福心身医学的人员结构上,其基本盘和其它交叉领域的积极参与者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互动的学术预期关系。不管怎么说,我认为不论我国的心身医学最终如何定位,都必须尽量缩短这个历史过程,对学科是福,对国家也是福。

三、值得记忆的人

刘増垣教授作为医学哲学界的学者,对心身医学和心身关系,有其独特的宏观思考和认识,他是本分会的发起着、先发者,是本分会的首届、二届主委,但与许多其它相关学界(如中医、护理、生理、教育)出身的人一样,刘教授所代表的医学哲学学者,可以成为心身医学的热心者、先发者、领导者,但其所代表的学界最终难以成为心身医学的基本盘。这是我国特定学术生态环境下的历史必然。我所从事的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就与心身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作为学会成立20周年的纪念活动,我们有必要记住刘増垣教授那样曾经为建立心身医学分会做出贡献的学者,记住其他早期为心身医学分会的发展长期耕耘过的老专家们,我想仅此足矣,而我国心身医学今后的发展,则取决于当前精英团队的智慧,我祝福他们继往开来,实现类似我这样的曾经的学会“先发者”有关建立我国独特的心身医学学科的历史宏愿。

2014518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