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老专家联谊会      2013年10月建网

编者注:梁宝勇教授10月来的热情邮件,也给加了点红色粗号。 友情和包容在几十年方向不定的异类学科群中,特别是其中的老者中更为珍贵。

姜老师及各位同道:您们好!

今天打开邮箱方见到姜老师和各位发来的大批邮件,不由得又回忆起我们在杭州短暂相聚的情景。首先要再次感谢姜老师不忘旧谊,个人掏腰包并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为我们相聚提供那么好的条件。我深知,主办这样的聚会多么不易,大家大多数都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您本人也是快到70岁的老年人了,还要全程为大家服务,就更加不易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若不是出于我们在同一个战壕里共同奋斗中所建立的纯真情谊,不可能发出这个倡议并主办这次聚会。也要谢谢演江教授和夫人给我们拍了那么多、那么好的照片!

我完全赞同姜老师的看法,这次聚会达到的最重要的目的是我们重温了30年的旧情会上畅所欲言的热烈讨论直至争论,则成为我们会以以往历程的情景剧。我们已经退休,中国医学心理学的未来要靠文东、金彩、均林、秀英、婉儿以及其他仍然在医学心理学岗位上奋战的各位。

在会上,我只是想为大家思考中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我认为,医学心理学教材的编写已经形成了几种风格,反映了主编的不尽相同的主导思想和理论架构,例如徐俊冕教授主编的《医学心理学》,姜老师主编的各个版本的《医学心理学》,还有不才我主编的《医学心理学》。我后来离开了医学院校,没有继续坚持教材的编写工作;只有姜老师主编的医学心理学一版一版地修订,将姜老师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顶点。我相信,只要不背离医学心理学的学科主体,中国医学和心理学之大足以容纳下各种风格医学心理学观点、教材及专著;不同风格的教材和专著的出现,应当能够起到繁荣和丰富中国医学心理学学科的作用。

大家公认,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按照学科分类体系,这种交叉既可以产生医学心理学,又可以产生心理医学;尽管都属于医学与心理学间的交叉学科,但前者类属于心理学范畴,后者类属于医学范畴。心理医学的说法也许让人难以接受,因为还有精神医学(原先称精神病学)这么一个已经很成熟的学科,如何区分这两者?我认为,精神医学的对象应当是精神障碍,尤其是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而心理医学的主要对象应当是躯体疾病的心理社会方面(包括心身问题和身心问题及其关系和处理)。事实上,为了避免心理医学这个术语可能会引起的不适和麻烦,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并且命名了一个新的学科——“行为医学1977年美国科学院一批资深生物医学家和行为科学家联合举行了一个研讨会,标志着行为医学学科的正式建立。这次会议提出了行为医学的官方定义:涉及身体健康与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和生物医学的科学知识与技术之开发与整合,涉及这些知识与技术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康复的应用的多学科交叉领域(Schwartz,1978)。在这里,行为实际上是心理的替代语,而行为科学,则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最主要的是指心理学。因此,行为医学可以成为心理医学的较易为人们接受的替代语。我相信,也许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经过医学界和医学心理学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行为医学将有可能像内外妇儿和精神病学一样,成为医学生必修的医学课程。可惜的是,医学和心理学交叉所形成的这一医学分支学科心理医学——行为医学在我国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专心于这门学科在我国创建的专业人士较少,也很少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高水平的教材建设。我们都已老矣,只有寄希望于后辈有志者。

在会上说了那么多,会后又写了这么多莫名其妙的话。若有冒犯之处,敬请原谅我的直率。

遵嘱将表格填好,发送给您;若有不当之处,我再修改。也随信发去照片一张。关于网站的建设,我不懂得,只是觉得另外建立一个较好些。看看各位同道的意见如何,我愿意服从大家的意见。无论如何,都需要您的付出。在这里,我先要向您表达谢意和敬意!

祝秋安!

梁宝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