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老专家联谊会   2013年10月建网

朱美云关于“现场问答式讲座”2014年6月2日

 

关于“现场问答式讲座”

朱美云

自我在西南铝业集团举办了“现场问答式讲座”后,有许多同仁与朋友来电来函问有关情况。如: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讲座?办这类讲座有什么好处?这类讲座与一般讲座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有何局限?办这类讲座应具备什么条件或有什么注意事项?……就这些问题,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其实,在很久以前,在许多讲座中,我都有“现场提问解答”环节,只是时间不多,通常是10-30分钟。由于我总想让心理学能更多地服务于听众,能真正走向民间,所以在种种讲座中都让“现场提问解答”的时间越来越多。我发现,听众对这类问答很感兴趣,甚至往往成了讲座的高潮部分、最精彩部分,所以我常常想把讲座干脆都搞成“现场问答式”。但现实往往不允许,因为举办讲座的单位往往都有一定的内容要求和主题要求,往往都是要为他们的某种任务或活动服务。既要让举办者满意,又要让听众满意,这两者的结合常常是困难的。就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让听众满意,所以总是千方百计要在讲座过程中留些时间来搞一下“现场提问解答”。

有些单位要求举办的讲座,其内容与现场听众的需求相去甚远。为了能尽量增大讲座效益,让听众多受益,同时也为了现场效果,凡遇这类讲座,我都会竭力游说讲座举办者,希能留更多的时间来“现场提问解答”。如果可能,还将其变成主要是“现场提问解答”,甚至完全是“现场提问解答”。在西南铝业集团举办的讲座开始前,我了解了若干情况,预感听众对已预设的讲座内容和主题不感兴趣,于是对举办者提出了把讲座干脆搞成“现场问答式”的建议。举办者很高兴,但担心听众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让我为难。我说我有几百场讲座的现场经验,不必担心。于是,这场讲座就成了“现场问答式”。尽管它还不是“现场问答式讲座”的第一次。这算是这种讲座的由来吧!

 “现场问答 式讲座”的最大好处是:直接针对和满足了听众的关切与需求,真正为他们服了务,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了心理学的作用与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实现了心理学与国人现实的接轨,真正让心理学产生了心理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我一直在主张和践行“让心理学走向民间”,所以我认为它是自己这一追求的具体体现。如果这种讲座能在全社会推行,心理学就很可能会形成一种“社会热潮”。

“现场问答式讲座”与一般讲座最大的不同是:把讲座的内容及主动权交给了听众,实现了“需”“讲”一致。一般讲座的内容通常是由举办者或讲者预先确定的,讲什么和怎样讲等主动权都在这一方,可以不考虑听众究竟想听什么,基本上属于“为讲而讲”。有些讲座甚至是早就做成的一些系列,到那里讲都是那些内容,根本不管听众的行业特点、文化层次、现实关切。特别是心理讲座,大多是与现实脱节的理论,与听众的现实需求离得很远。一句话,基本上是“讲”“需”分离。“现场问答 式讲座”是对一般讲座的革命。它是为“需”而“讲“、“讲”“需”结合,把讲什么,怎样讲等主动权都交给了听众,使听众成了讲座过程中的主人。

“现场问答式讲座”的特点是:服务的现实性、听众的主体性、内容的针对性、作用的直接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肯定比一般讲座受欢迎。

“现场问答式讲座”的局限是:讲座内容和主题难以集中和突出;能胜任的讲者目前不多;讲者面临的挑战性大;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提问。这种局限,决定了它一时还很难被广泛推广。

要举办“现场问答式讲座”,一是要事先了解主要听众所在行业的主要关切;二是要了解主要听众个体的基本关切;三是要对当下一些民生问题有所了解;四是要有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五是有现场应答的经验与技巧。

要举办“现场问答式讲座”,提前要告知听众:一是提问请不要涉及法律、宗教、民族等敏感问题。如果有人要涉及,本人会谢绝回答;二是提醒他们的问题要尽量属于心理解答范围,因是心理讲座;三要表明自己只能尽力作答,因每个人的知识和阅历都有限,如果出现不能解答或解答不满意处请能谅解。

为了能让心理学切实为社会大众服务,实现讲座的“需“”讲“结合,为”需“而”讲“,个人认为,“现场问答式讲座”是值得提倡的。为了使您的讲座能真正深入人心,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不妨朝这方面去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