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心理学老专家联谊会 2013年10月建网 |
|
朱美云教授关于医学心理学、精神卫生“国际接轨”问题的个人看法(稍有删节)。论坛欢迎各种观点。
前不久听一位精神科医生讲:中国有了CCMD-3(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但不会有CCMD-4了,因为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即便搞出一个CCMD-4,也得不到国际的承认。又听一位心理学家说:中国的医学心理学注定没有出路,因为国际上没有中国所谓的“医学心理学”。凡是得不到国际承认的东西,都是没有前途的。 站在他们的角度看,我觉得他们讲得有道理。这就像面对一个“甲”字,一个人说肯定是“甲”,而另一个人说肯定是“由”。我是做心理咨询的,早已习惯从多角度去看问题。何况现在人们追求的许多东西确实是都想与“国际接轨”,确实是都想得到“国际承认”。一句话,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他们没错。但我从中感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自卑与盲从。如果中国心理卫生界(含精神卫生界和心理学界)的人们大多都有这种心态的话,那我就认为,中国心理卫生界最需要的是自信和创新。在我看来,中国完全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搞出自己的诊断与分类标准来,不应太在乎它能否与国际接轨。在我看来,如果真的国际上没有医学心理学,而中国有,那就说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创造!那我们就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 我们可以去追求“国际接轨”和“国际承认”,但更应该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新的东西,决不能因要追求“国际接轨”和“国际承认”而成了总是仰望、崇拜外国人的可怜虫!有些人言必称国外或美国、动不动就说中国这不行那不行、总是以自己在国外呆了多少年和在国外杂志发了多少文章以及是国外某大师的子弟为荣等,充分反映出他们内心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必然表现为对自己国家和同仁的自贬。 我们中国心理卫生界为什么不可以创造出一系列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不可以让国外一些东西与我们接轨?为什么不可以让一些外国人来仰望和崇拜我们?不能所谓的“国际接轨”难道就真的不行?……为什么没有作为一个健康人都应该具有的自信?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都在全方位崛起,心理卫生界为什么不能在世界中崛起?弗洛伊德、马斯洛等等都被人们谈了多少年了,为什么不可以谈中国的某某某、杨德森、朱美云等等?中国心理卫生界,现在最需要的是自信! 当然,盲目的自信是可笑的。自信的基础之一是要有创新。但要创新,就需要气魄和胆识,就需要敢于藐视权威,并有敢于超越前人的行动。但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因总是自卑,总是自以为是地跟在外国人屁股后转,使很多人既丧失了创新的勇气,又丧失了创新的智慧!有些大师和专家,满脑袋都是洋人的东西,很少有自己民族的东西,尤其没有自己的东西。他们一生的努力,似乎都是洋货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当这些人得势后,还会继续把崇洋媚外的潜意识自卑到处传播。而这种潜意识的自卑却表现是很自得。 中国心理卫生界是到了该自己显身手的时候了!在我看来,现在中国心理卫生界最有条件来创新。因为有这么众多的国人,有这么纷繁的社会,有这么丰厚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有这么难得的腾飞时代。在这样的国度这样的时代都不能创新,到何时才能创新?没有创新,又何来中国人真正的健康的自信? 教授,我是欣赏您的正直坦诚才说这番大实话的。自2012年我们在纽约的一系列交谈后,我对您充满了崇敬之情。因为您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并敢于说真话。您对点通疗法的高度评价,对点通疗法的发展及展望,都使我有了更强的自信,有了更饱满的创新热情。当年我得到了杨德森教授的鼓励,力量倍增,于是不顾一切地推出了点通疗法。2012年得到了您的鼓励,我无所畏惧,决心要写出欲推翻现行心理治疗模式的《点通革命》,且不管最终能不能得到人们的承认。 一发不可收拾,唠叨了这么多,就此打住。 祝您身体健康,新年吉祥! 朱美云 2014年1月15日深夜 很受人欢迎的点通修塑(PPS,点击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