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教材建设

 

姜乾金20余年来所从事的医学心理学教材建设成果曾先后被列入“国家教委高等教育教材研究课题计划项目(1997)”和“浙江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1997)”,先后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和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该教材系列发行数大,影响很广。由于教材建设等方面成绩,最后通过竞争先后担任全国七、五、八年制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规划教材主编 ,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学名师奖,国家级精品课程等。

(以下摘自2000年申报书 ,后有所添补)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只重视对医学生进行医学的生物方面知识的教育,忽视对他们进行医学的心理社会方面知识的介绍和训练。为了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心理学”课程体系,姜乾金等坚持教材建设、实验课建设和CAI课件建设并重,建立起国内独特的医学心理学课程体系。其中尤以教材建设为重中之重。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教材体系的“内容”

    20年前,国内外并无完整的蓝本可供编写医学心理学教材时参考,为了建设高质量的新教材,申报者只能通过不断吸收和综合国内外有关学科精华内容,进行综合加工,才能重新构筑新型的、适合我国医学教育需要的新型课程。

    事情得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国内医学教育主要是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对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重视很不够。而实际上不少人已看到这是一种教育的缺陷。根据当时的迫切需要,一些学者建议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开设有关心理行为科学方面内容的医学教育课程。这一课程以后就被称为《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很显然,从目前的角度看当时这门课程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医学心理学”是一门根据中国医学教育需要建立起来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兴课程,国外一般并无此名称;其次,“医学心理学”应是一门与国外多种心理、行为甚至社会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课程;其三,作为以上两点的必然结果,要收集构成国内“医学心理学”教材的内容素材,不能期望从国外现成的蓝本中找到(这样的蓝本不存在),要建立国内医学心理学教材体系,只能参考国内外有关各种相应学科知识,吸取其中的精华,重新组织符合国内要求的教材内容。

    作为早期接触医学心理学教学领域的人,姜乾金与国内其他一些同道先后开始尝试编写医学心理学教材,基于国内缺乏更多的现成参考书,就将大量精力用在查阅参考国外文献方面。如此坚持近二十年,不断探索,不断修订,使教材内容逐步增加和合理化,才形成现有的在国内被广泛接受的医学心理学教材内容体系。

    在此过程中,特别在开始阶段,申报者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心理因素与医学临床关系的国外原始文献,同时参考了国外许多研究健康和疾病领域中的心理行为因素的学科著作(当时正好我校图书馆有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新到了美国HOPE基金会大量有关心理行为方面的赠书,这些书籍当时在国内很难见到)。这些学科在国外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理论依据、应用的侧重面、甚至地域或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而相继形成的,因而交叉和类同的情况较严重,有时某一学科的名称在不同历史阶段还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即使同一学科,在不同学者心目中或在不同词书著作中的定义也可能不尽相同,因此,直接引入国内似显不妥。基于这种情况,经过多年的分析,申报者逐步趋向于认为医学心理学应该是充分吸收现有的这许多涉及心理行为与健康关系的学科知识,经过重新组合形成新兴综合性交叉学科。在这些有关的学科名称中,有的可算作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有的与医学心理学是交叉学科,有的则几乎与医学心理学是同义语,是相似学科。不论怎样,我们都可以从这些学科的内容中,根据国内教学需要吸取其中某些相应的知识和技术,作为我们的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主干内容。这些学科大致有:

  (一)神经心理学

  (二)生理心理学

  (三)心理生理学

   (四)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

  (五)心理诊断学

  (六)心理治疗学

  (七)心理卫生和健康心理学

  (八)康复心理学和缺陷心理学

  (九)临床心理学

  (十)咨询心理学

  (十一)护理心理学

  (十二)心身医学

  (十三)行为医学

    由于受学科发展的历史条件的制约,如果我们从相对狭义的角度来看待一些学科,它们大部分属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应从上述各种学科中吸取。但是如果从广义的,或者从某些专著中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来看,则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棽糠盅Э朴胍窖睦硌Ы鲈谀谌萆嫌薪徊婧椭氐且窖睦硌У慕徊嫜Э疲缧睦砩硌А⒈涮睦硌А⒆裳睦硌У龋灰徊糠盅Э圃蛴胍窖睦硌Ъ负跤邢嗤哪谌荩晌嗨蒲Э疲缧纳硪窖А⒘俅残睦硌А⑿形窖А⒔】敌睦硌?或心理卫生学)等。也有部分学科虽然与医学心理学有某些联系,但基本上属于独立的学科,如生理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如果我们在建立国内医学心理学课程时被这些各种各样学科的名称和定义所束缚,必然影响医学心理学内容的形成,所以我们在各次编写教材过程中均非常注意“采而用之”的原则,而不在各种科学名称上做文章,坚持从有关国外(以后包括国内)各种相关学科原著中收集有用的知识和内容,逐渐构成目前本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教材体系的“结构”原则

    如上所述,医学心理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课程,在早期其内容绝大部分来自国外相应的学科,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加以学习、吸收、消化、加工而成。但是只有内容还难以形成理想的教材。特别在十多年前国内刚开始设置该课程时,国内学者对医学心理学课程的认识很不统一,对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范围、理论、方法、对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致使一些教材往往以各种内容进行简单的堆砌,甚至前后不能连贯和自相矛盾等问题也较普遍存在。因而建立一个完整的医学心理学课程结构体系,是我国医学心理学学科发展初期的另一重要任务。

    为此,姜乾金等先后与国内近二十所院校教师合作,通过十几年的长期努力,一套比较符合我国医学教育实际、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医学心理学课程的结构体系逐渐形成并趋向成熟。应该说,从一开始就坚持整体框架的重要性,并最终逐渐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是本课程建设的另一重要成果方面。

    为了能建立起领先于人的完整的和良好的医学心理学课程结构体系,在多次编写过程中,坚持了以下的编写目标和编写思路:

    ①必须对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范围、理论、方法、对象等一系列学科重要的整体性问题有统一的认识

    作为新兴学科,统一认识其学科性质、范围、理论、方法和对象,是建立良好课程结构的基本条件。例如,由于国外各学科之间或不同作者之间对某些概念的认识或表述经常不一致,象心身疾病、心身障碍的概念和范围就长期存在很大的差异,结果国内早期一些教材由于照搬,导致同一章节的前后出现矛盾的现象。因此我们在一开始就将目标定在统一概念的方向上,在各个版本的编写过程均非常重视全课程理论概念等的统一。

    ②必须重视整体结构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这是建立良好课程结构的主导思想之一。所谓结构上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就是要使整个课程各个结构点上的内容是由科学知识、最新成就和实用技术所构成,而避免过多常识性内容或“想当然”内容的进入。实际上,由于学科的特点,医学心理学特别容易变成“常识心理学”,一些教材确存在这方面的缺陷。

    ③必须使课程结构符合我国实际,密切联系我国综合医院临床的心理学问题

    这就是要使医学心理学的结构体系与医学基础和医学临床体系相一致,但又不能以医学原有的思路来框定医学心理学的结构。心理社会因素与医学的基础与临床均有关系,因此医学心理学的结构应与之想适应,我们的最终结构就是以此将医学心理学内容分成纵向和横向两部分,前者以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防中的心理因素为线索,后者以临床具体疾病和问题中的心理问题为线索。但如果受医学的原有思路框定,又会影响医学心理学自身体系的形成,例如有的教材被医学临床传统思路所框定,在“病人心理”章节里,派生出“内科糖尿病青年病人在疾病早期的心理特点”这样的章节结构。而申报者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站在医学心理学的结构体系上,以问题为中心,将医学临床涉及的有关心理社会问题作集中讨论。除了上述“病人心理”和“心理护理”等问题采用这一做法外,有关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以及医学有关特殊问题如疼痛、失眠、手术等方面也均遵循此一原则。

    ④必须重视作为教材的三基要求,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适合我国医学生的教学使用

    作为某一学科的教材,与某一学科本身不同,与某一学科的专著更不同。申报者在反复修订课程的过程中始终将目光定位在“三基”上。而且,即使“三基”,对于不同的专业和不同层次医学生来说也是不同的。在最后版本里(1998),申报者将这个问题提高到较高的处理水平,即通过一个综合的大纲,将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教学“三基”内容有机地反映出来。(见后)

    为实现上述编写目标,作者十几年来采取的措施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①自八十年代初起,每一次编写修订之前,均召集编写会议,有时还开几次会议,每次都要统一对医学心理学学科的认识,确认其是介于生物医学科学和心理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在此认识基础上构筑课程框架

    ②通过大量工作,广泛收集国外相关学科和课程的结构框架,通过参考,取舍,加工,重新构筑完整的医学心理学课程结构。

    ③注意以医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为主线构筑全书框架,尽可能使各种重要理论贯穿全书。

    ④坚持写入的内容要有科学依据,并列出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⑤重视方法学问题,并与后面的实验课内容相呼应。

    ⑥保持与医学临床的密切联系,按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和预防中的心理社会问题(纵向)及其在临床有关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横向)两部分排列全书章节;

    ⑦在具体内容上加强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的联系;

    ⑧及时将国内外最新成果补充入前一次已构筑的框架中来。在历次修订中特别是后来各版中我们均率先增加了许多当时最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⑨在章节结构上要便于不同专业层次教学的取舍使用,而又尽可能保持其完整性。

 

    3.姜乾金主编的不同版本医学心理学教材的发展过程

    本医学心理学课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以上一、二项所列的各项原则,共组织了十次重要的编写活动,形成了九种有代表性的教材,最具代表性的有国家教委课题成果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版1998,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02年的七年制规划教材、2004年的五年制统编教材和2005年的全国八年制规划教材。部分介绍于下:

    1.1982年的《医学心理学》讲义: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早期医学心理学讲义之一。该讲义的内容虽然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各种资料所得,但其中查阅了较多的原始国外资料是其它一些讲义所不及的(见前复印件1)。另外,该讲义在结构上首次从综合性医院临床工作的角度进行编写,以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心理社会因素等4部分纵向展开。这种独特构思一直为本课程的以后各个版本所沿用。(见复印件10)

    2.1986年五校合编《医学心理学》教材:1985年底,通过召开编写会议,五校合编的《医学心理学》教材形成。该教材在内容上较前有较大的增加,包括首次增加理论部分、实验部分(见后面复印件15)、心理应激、心身疾病、疼痛心理、睡眠心理、手术心理、气功治疗心理等关系到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章节。而且其中多数章节属于当时的率先之举,内容主要收集整理自国内外各种文献。为了表示负责和便于读者查阅,各主要章节还列了重要文献于章后,这在当时也属先进之举(见前复印件2)。在结构上,作为1982年讲义的发展,该教材仍以医学临床的疾病发生、诊断、治疗、预防等纵向过程为中心线索按排章节,另外将增加的心身疾病、疼痛心理、睡眠心理、手术心理等内容作为临床横向问题加以安排。这一结构体系为以后各版逐渐发展成为先纵向,后横向的课程结构体系,奠定了基本框架(见复印件11)

    3.1988年浙江大学出版社版本《医学心理学》教材:1988年,经过增加和调整部分作者,对86年教材作大幅度修订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版本除保持了原版的基本内容以及整体上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等目标外,本版尝试将内容划分为医学心理学基础、预防医学中的心理学问题、疗养康复与护理心理问题、临床医学中的心理学问题等4篇,进一步加强医学心理知识与临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的联系。在结构体系上也大致保持与医学体系的一致性(见复印件12)

    4.1990年浙江大学出版社修订版本《医学心理学》教材:1990年,通过再次召开编写会,经修改原版部分内容后再次印刷(见复印件12)

    5.1993年北京科技出版社版本《医学心理学》教材:1993年至1996年,通过再次调整编委会,召开修订会,新版教材改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本版本在继承前几个版的主体框架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减少“章”的数目。各章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以便于在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中选择使用而又能保持知识的完整性。从该版本中开始增加了中英文双向检索部分。该版4年中重印了4次(见复印件13)

    6.199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本《医学心理学》教材:作为“浙江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1997)和“国家教委高等教育教材研究课题计划项目”(1997)两项课题的合并成果,也是本课程建设发展至最高水平的结晶。关于这一最新版本教材的有关情况,将在后面第二部分予以分析介绍。

    7.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医学心理学教程》:与吴均林等教授合作主编。主要构思沿用姜乾金原教材体系,并作为“国家教委高等教育教材研究课题计划项目”(1997)两项成果之一。其特点是每章设导言部分,介绍本章的特点、学习的要求、与其他章节或其他重要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在内容的编排上,对于核心的系统知识,编排为章节,而对于非系统结构部分,但又比较重要的内容,或者与其他知识横向联系较多的内容则以专题的形式出现。以便于教和学。

    8.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本《医学心理学》:这是全国七年制和五年制兼用的规划教材,由全国十所著名的医学院校教师参加。该教材反映了我们长期坚持的医学心理学教材主要思想和形式。与之同时,还出版了规划教材相配套的《医学心理学:学习纲要与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9.200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本《医学心理学》:这是全国五年制统编教材,该教材有许多最新的内容补充,其中对于心理应激系统理论的介绍,是主编通过长期研究后提出的最新心理应激理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