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门诊预约

心理咨询中不同层次的问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 姜乾金

www.medline.com.cn

 

提要:心理咨询来访者(非精神病)的问题性质可分三个层面。第一是有关各种知识的缺乏,这是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人类学、生态学等学者都可以承担的工作,方式是“教育模式”。第二是认识(信息加工)方面的问题,除了上述各专业知识,还应有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的人员能胜任这一工作,方式是“指导模式”。第三是深层次的,对于其原因目前要由几种重要的理论来认识,具备这些理论知识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去认识来访者问题性质和应用相应的方法给予干预能力的人才能胜任,方式是“治疗模式”。本文总体谈谈“诊断”方面的三个层次,顺便谈及干预方式。

 

引子:心理咨询中的某些误区

 

从现象学来看,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通过交谈、问答等有意识的活动,来完成信息的交换和传递,最终改变来访者的某些心理和行为,促成其与社会和自然的适应。

这样,我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本身就容易陷入误区,以为心理咨询与教育、与思想工作、与日常生活的认识习惯是一致的。

如果这样,就会把心理咨询与教育或思想工作相混淆,或者认为只要我在健康和生活方面的知识比你多,就可以给你做心理咨询工作。

 

  1. 知识

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痛苦未必是知识缺乏所造成。许多心理咨询来访者的知识层次较高,查阅过的有关文献或信息数量也多,智力水平还很高,但越是利用知识克服痛苦,痛苦越大;相反,许多愚钝的人不用宣传和介绍生活方法,自己却能活得平静而幸福。

 

2.逻辑

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痛苦未必能用1+1=2的常规逻辑来解释。例如两个懒惰的男女,结婚后生活却滋润和幸福(0+0=1);相反两个勤劳、认真、愿意奉献的人结合在一起却痛苦(1+1=0);同样许多心理中旬来访者的问题未必能用常规的逻辑得到解释和解决。但长期形成的严密逻辑习惯已经深入人心,咨询者自己可能受此影响。

 

3.是非

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痛苦未必就包含着“是与非”、“对与错”。例如许多来访者本身是个完美主义者,但却事情越办越复杂,心情越来越糟;相反,许多马大哈的人,事情却顺利得很,心境也不错。但长期形成的是非观念却已经深入人心,咨询者自己可能受此影响。

一个思考题:“下山猴子”(小学课文,猴子丢掉玉米摘桃子,丢掉桃子枪西瓜,又丢西瓜去追兔子)是教育上的“非”的问题(即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但在少数有强迫倾向的人身上,这也可以被认为是“是”的问题,即也许猴子是在“讲究经济效益”(在一次教育研讨会上遭到批判的说法)。

 

4.思想品质

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痛苦未必就包含着思想品质问题。例如高风格、高奉献、普度众生的人,心里未必舒畅;稍显自私、有点小心眼的人却也心情舒畅。但长期形成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个人行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咨询者自己可能受此影响。

 

5.理性与感性

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痛苦未必是“理性不足、感性有余”的问题。2003年高考作文题“智子疑邻”反映的是95%的人们经常会犯的“错误”,因此是教育的命题。而人群中5%的人很可能正好相反,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的问题,因此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命题。

一个思考题:正常人在做事时往往是“持之以恒”还是“顺势而为”?(前者某些心理痛苦者占优,后者正常人占优) 同样正常人在障碍面前往往是 “做应该做的”还是“做喜欢做的”?

其实,即使正常日人在上述两者之间需要选择时,也往往不是通过“应该(理性、理智)”而是通过“喜欢(感性、感受)”去作出选择的。

 

所以,心理咨询既不全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全是“治病救人”;在“诊断”时不要有意无意地受自身认识习惯的影响,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总是看成是“无知”、“不可理喻”或“缺乏气度”或“缺乏理性”等认识方面的问题。

 

二、心理咨询中不同层面问题的表现

  1. 知识层面的问题——缺乏知识或错误知识

  2. 知识和教育问题确实是导致许多人健康问题和心理困惑的原因。可人为分成“结构”知识和“功能”知识两部分:

    “结构”知识:例如对病毒存在、睡眠和梦、性和性功能等的误解导致痛苦;下代人对上代人的不了解导致不理解。

    “功能”知识:例如儿童成长与教养;老年适应;家庭(婚姻)适应;人际交往与人际适应;情绪与情绪调节;应激与应对;心身疾病病因和防治方法;心身相关规律;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建立等方面的正确知识。

     

     

  3. 认知层面的问题——认知规律的问题和心理特点的问题

(1)认知规律的影响

a.认知的多维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认知的相对性

“乐极生悲”、“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c.认知的联想性

“情人眼里出西施”。

d.认知的先占性

“先入为主”、 “第一印象”

 

    (2)心理特点的影响

a.价值观、世界观(如上例“错题-认知-痛苦”,其背后信念可以是“读书就是要争取最好成绩”,也可以是“读书就要比别人好”;又如“跳槽-认知-痛苦”中的认知判断可以分别是“卖主求荣”与“应变能力”,或“缺乏诚信”与“法制意识”)

b.个性特征(如个性敏感、拘谨、内向的人易产生认知上的先占而致心理痛苦)

 

3.未知层面的问题棗

 

a似乎与某种未知的规律有关(见以下各种理论)

b还似乎有证据证明与生物因素有关(用药)

 

 

三、心理问题深层面问题的理论依据

1.忽略“认知”作用的有关理论证据

    a.心理动力理论:(强调潜意识)

    幼年创伤棥粭→心理障碍棥穹治鍪降淖裳ㄖ瘟疲┠J?/P>

    b.行为学习理论:(强调“习惯”性)

    S棥鶵棥鶶心理障碍棥形瘟剖降淖裳J?/P>

    c.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潜能受社会规范制约)

有条件关注棗自我意识不良和他人价值条件棥睦碚习瓧→来访者中心式的咨询(治疗)模式

 

2. 认知理论并不是认为心理问题就是“认知”本身的问题

    自动性思维——求全(原因)——认知歪曲(表现)——各种方法(而不是教育)改变认知歪曲

 

    四、心理咨询中不同层面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模式

    1.知识层面上的心理问题与教育模式

    这是心理咨询与教育、思想工作、医疗等工作相重叠的部分。需要丰富的多方面知识和工作生活积累。

    a.对来访者心理问题进行评估。

    b.发现来访者存在“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知识缺陷,以及“经验”上的某些不足。例如认为婴儿的养育核心是营养;认为“性“的发泄会损害身体;或认为睡眠与学习能力成正比等。

    c.以讲解、说明、举例等传授知识和解答疑问的方式,促其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消除心理困惑和痛苦。

    不过,即便是知识的教育,也需要有针对性和技巧性,什么得说,什么不说,要有选择。所以心理咨询师不论何种出身,都需要在知识基础上有实际经验的积累。例如上述关于“下代人对上代人的不了解导致不理解”的问题,是亲子冲突中常见的知识性原因,但你将这一道理告诉子女,他(她)却未必能被接受,往往需要自己也到了那个年龄,不用说也能理解。故必须通过另外的途径如启动情感的沟通促进“理解”。

    2.认知层面上的心理问题与认知指导模式

    这是心理咨询工作中如何改变来访者认知方向的问题。需要采用科学的心理行为学原理以及要有实际操作经验(包括“辩论”能力)。

    a.对来访者心理问题进行评估。

    b.从上述影响认知的因素入手,发现来访者存在认知“策略”上的“问题”。例如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可能与个性方面的特点或违反认知规律、适应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有联系。找出其中一种或多种主要影响因素。

    c.以宣讲、解释、举例、反证等认知指导方式,促其改变原有的认知过程。例如:

    例1:…个性倾向性中的价值观念因素使人产生的痛苦,会因价值观念的不同对其的认知指导也需要有细微的不同。例如前述“读书成绩就要是最好的”来访者,认知指导应是“你就是最好的”;而“读书就要比别人好”的来访者,认知指导应是“有许多人比你差”…

    例2…认知的整合性特点会使人自我修正一些认知偏差,达到自我调节。如有人被领导当众批评感到“失去面子”、“无脸再见人”、“抑郁、沮丧”,甚至认为“领导不喜欢自己,欲开除自己”;但指导其经过自我认知整合,会感到“领导脾气比较暴躁,谁出错就会批评谁,这次批评我是因为我出错,下次遇到别人也…”

    例3…认知的相对性特点会使人对问题的看法相反,从而产生相反的情感反应。如有人因为曾经对母亲生前照顾不周(其实往往是深爱其母,因求全而反而客观上伤害母亲)而自责,后自己遇到生活的挫折而越来越加深了这种内疚和痛苦。这时候的认识指导可以是:“你的自责说明你实际上深爱你母,母亲当然也爱着你。但母亲如果有知,一定会因为你长期自责、痛苦饿使她感到痛苦,相反会因为你现在幸福而使她感到幸福。”

 

    3. 非认识层面上的心理障碍与治疗干预模式

    a.对来访者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心理测验或量表评定(如SCL90)可有特征。

    b.发现来访者存在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常见的认知心理障碍有偏执、强迫等;常见的认知病理精神症状有幻觉、妄想等。

    c.对心理障碍者以治疗干预模式(例如认知模式、人本模式、心理动力模式、森田模式、催眠暗示模式、激励模式)干预(见下)

    d. 注意是否推荐使用药物;对精神疾病则转诊药物治疗。

 

    五、咨询干预模式

    (以下主要属于治疗干预模式)

认知模式

人本模式

心理动力模式

森田模式

催眠暗示模式

激励模式

(以下主要属于教育与指导干预模式)

应激干预模式

情绪调节模式

应对指导模式

人际交往与人际适应指导模式

家庭(婚姻)适应指导模式

儿童成长指导模式

老年适应指导模式

 

 

名词解释:《医学心理咨询》  (季建林)

  摘自姜乾金主编的统编教材《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咨询概念

    心理咨询是国内近些年来日趋重视的一个新领域。在国外大多由临床心理学家承担,主要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各种应激性问题,提高其适应能力。这是急性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最常用的方法,如帮助他人作决定(是否人工流产或离婚)、帮助他人去适应(大学新生或患了不治之症的病人)、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如戒烟、戒酒)等;也可作为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必须指出,在国外,心理咨询不等同于心理治疗,是非专业治疗人员所应用的一般指导方法,精神科医师更多地是应用专业心理治疗技术而非咨询,在国内,因为尚没有形成专业心理治疗大气候,因此目前常将这两者等同与并存。

    (一)咨询(counseling)

    咨询系指商谈、征求意见、寻求别人帮助。Riesman定义为:咨询乃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即通过咨询给来访者以帮助、教育,使他们获得益处。因为咨询是一个过程,因此,咨询需要多次,每次常需持续一段时间。

    (二)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国外称之为咨询心理学 (counseling psychology),且应用非常广泛,发展相当迅速。参加心理咨询的心理学家,一般要有哲学博士或教育学士学位,受过咨询心理学的专门训练。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正常人,所着重处理的是人们的正常需要和问题,咨询专家通过与来访者晤谈与讨论来帮助他们,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的内在积极因素,并促进其发展。对于需要改善环境者,也是在分析现有条件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并非人格重建。根据《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心理咨询是:① 主要着重于正常人;② 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③ 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 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⑤ 研究个人在制订目标、计划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⑥ 充分考虑情景、环境因素,强调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时改变环境。当然,心理咨询又可根据其不同群体,分为学校心理咨询、家庭心理咨询、厂矿心理咨询等。另外,根据其主要咨询内容又可分为人际心理咨询、法律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咨询和医学心理咨询等。

    (三)医学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medicine)

    是心理咨询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它和普通心理咨询不同,有其自身的重点和任务。它的主要对象是病人或寻求医学帮助和指导的人们。它着重处理的是医学领域内的心理学问题,也运用心理治疗或医学治疗(如药物),帮助来访者恢复身心健康。因此,医学心理咨询和整个医学的目标一致,是医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实践。参加医学心理咨询的人员应该具备相当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这样的人员才能胜任医学心理咨询,真正达到帮助来访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

    所以,医学心理咨询是通过医学晤谈和讨论(必要时进行心理测验),查明来访者心理障碍的性质和可能的原因,给予劝告、建议、教育、支持和各种形式帮助的过程,包括运用简短的心理治疗和医药治疗(即综合干预)。

    医学心理咨询根据医学各科又可再分为许多细目。如内科、外科、儿科、肿瘤等心理咨询,其中精神病学是以研究病理心理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同医学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精神病学咨询是医学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应把医学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咨询等同。医学心理咨询面向内、外各科,虽然它借用了精神病学的若干病理心理术语,有时也需要应用某些精神药物,但其对象毕竟有很多差别。

医学心理咨询的社会意义

    医学心理咨询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由于医学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不仅要求身体健康,也要求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因此,医学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也是一个地区医学事业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医学心理咨询的意义有:

    许多人的患病感觉或不舒服的症状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理解和消除这些病感或症状,单靠生物医学方法不行,必须通过医学心理咨询澄清病感的性质,采取适当的心理社会调整措施。俗话所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就是一个恰当的说明。

    患各种躯体疾病的人,往往有各种心理反应。例如,癌症病人因预后不佳常情绪抑郁;冠心病病人怕突发心肌梗死死亡而常有焦虑反应。这类心理反应如不消除,不但增加了临床复杂性,不利于诊断和治疗,而且还可能促使病情恶化或导致意外危险。

    医学心理咨询对心理生理疾病也有积极作用。这类疾病虽然是躯体疾病,但其发病常有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和生理心理易感素质。如冠心病病人中,很多人原先具有A型行为模式,在心理社会应激作用下,有过多的儿茶酚胺分泌,形成了对冠心病的易感倾向。但这种A型行为模式可以检测,也可以通过医学心理咨询,进行指导性训练和转变,以利于预防和治疗。

    医学心理咨询加强了普通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学之间的学科联系,有利于各学科在医疗、科研工作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既促进医学研究的发展,也有利于行为科学本身的发展。

医学心理咨询的方式

   1.门诊咨询 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门诊咨询应定期开诊,每周一次或几次。为了有充分时间晤谈,使咨询更有成效,每次门诊人数应有一定限额。如来访者过多,可实现预约登记、限额挂号办法。由于心理问题的特殊性,咨询的医务人员应负责对来访者所谈问题保密,但咨询记录必须完整、真实。

    2.院内咨询 内、外科或其他科住院病人出现心理问题如拒绝治疗、伴发抑郁或焦虑,乃至发生脑器质性综合征时,可以请院内医学心理咨询。也可在综合性医院内建立由医学心理咨询医师、精神科医师、心理学工作者和其他医师组成的“联络咨询组”,一起研究处理病人的心理问题。

    3.信件咨询与专栏咨询 在报纸、期刊上开设专栏,对要求咨询的来信选择有典型意义、适合刊登的心理问题加以答复,这对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积极作用。有些来信也可给予个别答复。

    4.电话咨询 国外为了处理自杀危机或其他心理危机,设有热线电话,咨询员对来访者给予劝告或建议,约定时间门诊复查,以协助来访者渡过危机。我国情况与他们不同,这类情况常被送到精神科急诊处理。不过,国内近年许多地方开设了热线电话咨询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如上海心理健康热线从1990年至2000年共接询处理6.3万余人次。

    5.访问咨询以及网上咨询 指咨询咨询员到学校、工厂作现场观察与调查,找出问题,提供不同职业群体心理健康的建议。网上咨询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事物,目前国内已有不少这样的网站。

医学心理咨询范围

    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病人及其亲属,包括那些正在恢复或己经恢复的病人,以及有心理问题要求医学帮助指导的人们。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咨询主要处理以下各类病人或来访者:

(1)焦虑性障碍(包括各种恐怖症)。

(2)抑郁性障碍。

(3)睡眠障碍,主要是失眠、多睡、睡眠窒息、梦游、遗尿等。

(4)慢性疼痛,但无器质性基础。

(5)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

(6)强迫性神经症。

(7)神经性厌食与贪食。

(8)性心理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早泄以及性变态。

(9)学习障碍,如轻微脑功能失调(MBD),又称多动症。

(10)躯体疾病伴发的心理反应。

    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咨询范围,通常不包括有幻觉、妄想和严重行为紊乱的精神病人,因为综合性医院不具备处理这类病人的条件。这类病人需要精神科的专门处理。但在医学心理咨询时,可能发现尚处于早期或幻觉妄想尚不明显的精神病人,则应建议他由家属陪同去精神科就诊。

医学心理咨询的程序

    一般来说,门诊咨询的程序包括:挂号,然后填写医学心理咨询记录卡与普通门诊卡。咨询开始时,先由来访者陈述要求咨询的主要问题。咨询员要注意把问题性质弄清楚,并进行必要的躯体与心理检查,或作SCL-90等量表评定,作出初步诊断。咨询员或咨询小组确定处理原则,如仍有材料需要补充者,嘱来访者进一步提供材料。如果诊断明确,问题简单,则可提出咨询意见。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进行系统性心理治疗者,则宜分阶段进行:首次门诊应解释治疗的原理和要求,帮助来访者建立信心,消除疑虑,并预约定期门诊;每次门诊咨询结束,布置家庭作业。院内咨询的程序与一般会诊相仿,如需连续多次咨询,则由咨询员安排时间定期会见来访者,进行检查或心理治疗。下图简列了医学心理咨询的过程。

心理咨询门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