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坐下来读的书(提要):是站长医学心理学30年的“封山”之作,内含主持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成果、30年学科建设总结和40年实践工作经验。书中广泛吸收国外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结合作者长期教学、科研和实践经历,构成本土化的医学心理学体系。在心理理论、研究设计、临床和实践操作等各个环节均有突出的自主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全书图文并茂,案例丰富,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际。本书适合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健康心理、心身医学和护理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中使用;也是关心心身健康的读者们自我修养指导书。 全书65万字,定价仅50元,网购40元。

由于本书全面体现系统论思维基础上的的创新理论和框架,区别于人们习以为常的线性思维和认知惰性,故本书的局部内容都容易读懂,但不容易整体理解和灵活把握(包括部分长期关心心身问题的临床医学专业工作者,甚至本人的研究生和追随者)。故阅读本书,建议先集中读懂和真正理解总论和理论部分内容,可以说需要“坐下来”阅读。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自 序

如果说30年前国内的医学心理学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今天已算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了。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这个领域,老百姓对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心理治疗、心理问题等专业概念也不再陌生。但如果因此认为很快就会“映日荷花别样红”,那就有点过于乐观了。实际上,当前整个学科正面临诸多待解的瓶颈问题。作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笔者希望此书能对今后的学科发展有些参考意义,对关注这个领域的青年读者有所帮助。

本书整体反映笔者主持的医学心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成果,30年学科建设经验,40年实践与临床体会,以及体现一种本土、自主和独立的创新努力。

【关于精品课程】

1982年始,笔者共主编或撰写过十几个版本的医学心理学教材和相关书籍。其中包括近十年大部分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578年制规划教材。2006年,教材建设和实验、多媒体成果一起,被列入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教材编写方面,始终重视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防中的心理社会因素这个主线。原因是: = 1 \* GB3 ①医学心理学课程首先是为医学教育服务; = 2 \* GB3 ②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涉及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各个环节; = 3 \* GB3 ③笔者本人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心理学知识。

目前,国内已经有大量的教材,也有互联网的搜索与拷贝工具,故有人认为教材编写就像高中生抄书那样容易。但当你了解30年前几乎白手起家,几个月泡在图书馆里淘外文原始资料,写卡片,设计教材构架等情节后,一定能理解其中所需要的付出。

在实验和实践教学方面,较早开设实验课和实践教学、开设心理门诊、制作和出版多媒体课件、开通网络和开展教学研究等。

【关于学科建设】

笔者在1982年讲义的前言部分曾写到:“医学心理学属新兴交叉学科,它应包括哪些内容,它的概念、理论和实际应用等许多问题,都尚待探索”。从那时起,对这门交叉学科的整体认识是,一要有特定的知识与理论构架,二要有可操作的方法与技术(一、二两点应从神经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等学科中吸取有用的内容),三要有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笔者强调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并以这三点为指引,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学科建设工作:

1.学科构架  通过课程建设确立学科构架,包括上述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范围、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或对象。这方面的工作成果体现在:浙江省高等院校重点建设教材研究项目(1996);国家教委高等教育教材研究课题计划项目(1997);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和CAI课件项目(2000);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3);浙江省精品课程(2004);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2007);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10);教育部2011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1)等。

2.学术研究  包括外科临床心理、癌症临床心理、团体心理治疗、应激与应对理论及其在心理健康相关领域的临床应用等研究(见参考资料)。其中率先在国内开展癌症心理社会多因素探讨(1987);很早开展应对研究(19871993);很早开展外科临床心理研究(1988);“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的制订”基金项目开启了在国内的长期应激理论与应用研究(1989-);有关应激评估工具被打包纳入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协助科技部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申报指南的执笔和报告工作(2007-2009)等。

3.实践与临床  承担全国第二届医学心理学教学研讨会(1984,雁荡山);开办全国医学心理学师资班(1992);建立心理咨询门诊窗口(1993-);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心理应激最新理论与临床应用》(1997-2002);创建医学心理网www.medline.com.cn(1999-);建立心理卫生和行为治疗中心(2004);开展网络心理咨询(2005-2007)等。

4.学科点  牵头申报建立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学科点,作为医学心理学学科挂靠平台;先后引进两名人才以促进学科发展(20032005)等。

5.学术组织  参与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建设(二、三届副主委);筹建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首任主委);承担心理卫生协会等学术组织工作等。

【关于实践与临床】

笔者前20年接触医学(包括学习、基础与临床),后30年接触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包括医学心理学、心身医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卫生)(时间上有重叠)。这种多学科的经历,容易使人产生总结经验体会的冲动。

主要的实践与临床经验体会是“交叉”和“系统”。“交叉”就是结合生物、心理、社会知识多角度解读心理问题;“系统”就是以系统思维方式综合处置心理问题。

在早期的医学临床,曾针对临床过程相当复杂的百日咳脑病,以自发的系统思维进行过综合分析(1975)。在生理学领域,也曾是血凝与纤溶的血液生理研究和下丘脑室旁核电刺激的神经生理研究的主要参加者(19831988),两个课题的内容都属于“系统”问题,这些对于后来系统思维模式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在医学心理学的30年实践中,逐渐将代表“交叉”与“系统”的各种压力模型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实践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体会(见参考资料)。其中有关心理门诊操作模式及其经验,已部分编入两册临床心理方面的著作中(2011)。

整体来说,本书体现笔者多年的各方面的实践经验与体会。

【关于本土化与自主创新】

早年,国内学术界延续着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的精神。当今,国家的科技导向也强调本土化与自主创新。医学心理学的前几十年,正是一大批学人立足于国内的奋斗过程;作为道中人的笔者多年来在学科的理论、方法、临床、课程和构架方面的思考与探索,也算符合本土、自主或独立等几个特征。

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医学心理学的30年发展就是将国外各种学科相关的知识“本土化”的过程,目前的学科构架也是在国内需要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创新。在这种构架下,其理论、方法与应用比较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程度、文化特征和卫生工作现状。鉴于经历与国情,我们认为,与健康问题相关的应用心理学科,目前在国内的最佳生存途径是以医学各相关领域特别是临床和预防等为依托。也因此,从应用的角度,30年的医学心理学实质上也是“中国的临床心理学(Chinese Clinical Psychology)”

【几点说明】

1.本书特点  笔者在主编以往各种教材时,因为既要考虑教材的“三基五性”,又要把握不同教学层次的顶层设计;既要尊重参编教授们各种感受,又要统筹不同意见使之符合编写目标,期间颇感重负。相反,本书则是将30年来积聚的一些自认为有用的东西,整合成册,整个过程反感轻松一些。至于全书的框架与系统性的拿捏,似属水到渠成。期间,也已经注意突出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问题。

2.初稿和修订概况  本书除部分章节如人本理论、认知理论之外,大部内容初稿于1982年讲义;大修于1986年合编教材;在以后20多年的各种版本中,凡由笔者继续执笔的,均有所修订;这次则对全书进行统稿。书中少量内容引自各版作者的,已在文中注明。

3.参考文献  按照国际惯例,本想将书中涉及的所有文献列入。但因数量巨大,限于书本容量,以及基于当前网络检索的方便,最后只列出部分文献,其余的则尽量在正文中注明著者的姓、名、时间或主题,以便有需要的读者通过搜索即唾手可得。

4.致意  因全书容量较大,涉及领域较广,时间跨度较长,探索问题较杂,争论议题较多,自身能力有限,故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各路贤达不吝指正,并多多包涵。

姜乾金

谨识于浙江大学紫金港

2012-2-12

 

 

目 录

自序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临床视野下的心理学

一、引子——案例

二、心理学概念

三、科学或者潜科学

四、心理现象

五、心理现象的几个系统问题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

一、医学心理学概念

二、基本任务与学科特点

三、课程性质与结构

第三节  历史与发展

一、国外概况

二、国内的课程、学科建设和展望

第四节  医学模式与医学心理学

一、生物医学模式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三、我国医学模式转变的任务与现状

第五节  相关学科

一、基础类相关学科

二、临床类相关学科

三、预防与康复类相关学科

四、综合类相关学科

第六节  心理与生理

一、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二、大脑皮质的心理机能

三、皮质下某些结构的心理机能

四、心理活动的三个机能系统

五、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互相作用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理论概述

一、重要性

二、某些共性

三、正确对待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基本概念

二、经典条件反射

三、操作条件反射

四、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五、其他学习理论

六、行为学习理论述评

第三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基本概念

二、心理防御机制

三、精神分析理论述评

第四节  人本主义理论

一、概述

二、潜能论

三、自我论

四、功能完备论

五、人本主义理论述评

第五节  认知理论

一、概述

二、认知偏差

三、认知改变

四、认知理论述评

第六节  心理生物学方向

一、心理生物学研究历史概况

二、目前心身相关研究的主要领域

三、心理生物学方向述评

第七节  系统论

一、基本概念

二、系统论与认知模式

三、系统论述评

第八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概述

二、变量的量化

三、主要研究手段

四、研究设计

第三章  情绪与情绪调节

第一节  概述

一、情绪的定义与分类

二、情绪内容

三、情绪状态

四、社会性情感

五、情绪的发展

第二节  情绪理论

一、情绪感知学说

二、情绪启动学说

三、情绪的认知-生理学说

四、情绪的认知-评价学说

第三节  情绪的生理基础

一、情绪的中枢生物学机制

二、情绪的外周生理反应

三、有关情绪生理指标

第四节  情绪与临床

一、情绪的适应意义

二、情绪与动机和行为效率

三、情绪与健康和疾病

四、关于情绪的心理外科学

五、情绪的系统调节

六、情绪与健康的团体指导提纲

第四章  应激与压力管理

第一节  应激研究简史

一、关于应激的概念

二、稳态与应急说

三、塞里的应激说

四、医学的倾向

五、心理学的倾向

第二节  生活事件(应激源)

一、应激与生活事件

二、生活事件与临床

第三节  认知评价

一、应激与认知评价

二、认知评价与临床

第四节  应对方式

一、应激与应对方式

二、应对方式与临床

第五节  社会支持

一、应激与社会支持

二、社会支持与临床

第六节  人格特征

一、应激与人格特征

二、人格特征与临床

第七节  应激反应

一、应激反应及相关概念

二、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三、应激的生理反应

四、应激反应与临床

第八节  应激系统模型

一、应激因素的相关性

二、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三、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

第九节  压力的综合评估与分析

一、基本方法

二、压力因素评估

三、压力层次评估

四、压力系统评估

第十节  压力的综合管理与控制

一、基本手段

二、压力的系统分析与指导

三、压力的层次干预策略

四、注意事项

第十一节  压力因素的管理与控制

一、生活事件的管理与控制

二、认知评价的管理与控制

三、应对方式的管理与控制

四、社会支持的管理与控制

五、人格特征的管理与控制

六、压力反应的管理与控制

第十二节  压力的临床评估与干预实例

一、临床分级评估

二、临床系统干预

第五章  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

第一节  诊断与思维

一、诊断是问题解决思维

二、影响诊断思维的因素

第二节  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概述

一、心理评估方法

二、心理诊断的指标

三、心理障碍的诊断

四、心理问题的诊断

五、心理问题的系统评估

第三节  心理测验概述

一、概念、历史与种类

二、心理测验的实施条件

三、心理测验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智力的评估与诊断

一、概 述

二、常用智力测验量表

第五节  人格的评估与诊断

一、概 述

二、常用人格测验量表

第六节  情绪和心身症状的评估与诊断

一、概 述

二、常用情绪和症状评定量表

第七节  应激的评估与诊断

一、应激概念与应激评估

二、应激的评估方法

第八节  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

一、应激系统模型与PSS

二、生活事件问卷(LEQ

三、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

四、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五、压力反应问卷(SRQ

第九节  其它应激与应对评估量表

一、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

二、医学应对问卷(MCMQ

三、老年应对问卷(WOCS

第六章  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历史与现状

三、心理理论与心理干预

四、治疗者角色及其训练

五、适用范围

六、“心理问题”的干预手段

第二节  行为理论的心理干预程序

一、基本特点

二、基本过程

第三节  行为疗法

一、系统脱敏法

二、厌恶法

、操作条件法(正强化法)

、示范法

五、依情况而定法

,满灌法

七、代币法

八、塑造法

九、掩敏法

十、混合行为矫正(减肥)

第四节  精神分析疗法

一、理论基础

二、方法与适应证

第五节  认知疗法

一、理论基础

二、方法与适应证

第六节  支持疗法和来访者中心疗法

一、支持疗法

二、来访者中心疗法

第七节  暗示与催眠疗法

一、暗示疗法

二、催眠疗法

第八节  松弛与生物反馈疗法

一、松弛疗法

二、生物反馈疗法

三、气功训练与心理治疗

第九节  药物心理效应与安慰剂

一、药物治疗行为的心理效应

二、安慰剂治疗

三、药物的心理副作用

第十节  团体心理干预

一、团体心理治疗

二、团体心理指导的组织与实施

三、团体心理指导内容实例

第七章  临床心理问题

第一节  患者心理与医患关系

一、患者一般心理特点

二、临床人际关系

三、对患者的一般心理支持

四、医源性心理疾病及实例

第二节  心身疾病总论

一、心身疾病的一般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

四、心身疾病的防治

五、心身相关知识的团体指导实例

第三节  高血压临床心理

一、心理社会病因学

二、心理诊断

三、心理干预

四、高血压患者的压力评估与干预实例

第四节  冠心病临床心理

一、心理社会病因学

二、心肌梗塞临床心理

三、心理诊断

四、心理干预

五、心肌梗塞康复期性生活若干问题

第五节  癌症临床心理

一、心理社会病因学

二、癌症患者临床心理问题

三、心理诊断

四、心理干预

五、癌症患者的团体心理指导实例

六、肿瘤科若干临床心理问题指南

第六节  疼痛临床心理

一、疼痛的心理生物学基础

二、疼痛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三、疼痛与临床

四、慢性疼痛综合征

第七节  外科临床心理

一、外科心身问题

二、手术焦虑反应

三、手术心理干预

四、手术心理干预实例

第八节  康复心理

一、康复医学与康复心理学

二、伤残心理

三、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

第八章  健康心理问题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终生发展观

三、团体心理卫生

三、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

第二节  “胎教”与儿少心理卫生

一、胎教

二、儿少心理特点与对策

三、挫折训练与试错训练

四、行为学原理与行为问题实例

第三节  青春期与青年期心理卫生

一、青春期身心发展

二、青年(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对策

三、青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四、青年团体心理健康指导实例

第四节  中老年心理卫生

一、更年期心理卫生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与对策

三、老年团体心身保健指导实例

第五节  心理衰老

一、心理年龄与衰老

二、心理衰老的影响因素

三、延缓心理衰老的策略

第六节  心理咨询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形式

三、若干认识误区

四、咨询中的移情问题

第七节  门诊心理咨询的实施

一、咨询诊断

二、咨询干预

三、注意事项

第八节  若干心理问题

一、白领职业压力问题

二、团体压力管理问题

三、婚姻问题

四、危机问题

五、人格问题

附录

参考资料

索引

参考资料(中文部分)

1.姜乾金.2012.护理心理学.2.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姜乾金,张宁.2011.临床心理问题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姜乾金.2011.压力(应激)系统模型-解读婚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果).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4.姜乾金.2010a.否认与冠心病临床(专题报告).武汉: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学术年会.

5.姜乾金.2010b.医学心理学(8年制规划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姜滔,姜乾金.2010.医学心理学配套光盘(含实验和CAI. 北京: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7.姜乾金.2009.应激(压力)系统模型-理论与应用(专题报告).太原: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学术年会.

8.姜乾金.2008a.应激.自杨志寅.行为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9.姜乾金.2008b.压力系统分析与危机干预策略(专题报告).北京: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学术年会.

10.顾成宇等.2007.应激有关因素对男性服刑人员消极认知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6(5):4479.

11.姜乾金.2007a.心身医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2.姜乾金.2007b.压力系统模型与心理咨询技术(工作坊).南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学术会议.

13.滕燕.2007.电力企业职工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6(12): 111113.

14.周敏.2007.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压力反应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6(12):110810.

15.韩耀静等.2006.心理及社会因素对技校生心身反应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5(5):4002

16.姜乾金.2006a.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问题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7.姜乾金.2006b.护理心理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8.任伟荣等.2006.神经症患者主客观生活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5(1):3233.

19.吴均林.2006.医学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吴志霞等.2006a.负性自动思维与人格特质相关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5(1):701.

21.吴志霞等.2006b.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护士心身反应的交互作用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1(12):634.

22.吴志霞等.2006c.人格特质影响负性自动思维的性别差异.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9.

23.姜乾金.2005.医学心理学(8年制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4.任伟荣等.2005.神经症患者压力反应与应激有关因素关系的对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3(4):4656.

25.钟霞等.2005.医务人员压力反应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3(1):7072.

26.周倩等.2005.不同职业人群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比较.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3(6):477479.

27.姜乾金.2004.医学心理学(5年制规划教材).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8.钟霞等.2004.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对医务人员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3(5): 560562.

29.陈亚娣等.2003.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7(62):393.

30.冯丽云等.2003.某沿海地区男性公务员吸烟/饮酒与高血压检出情况分析.中国职业医学,30(6):2224.

31.沈晓红、姜乾金.2003.术前焦虑与术后心身康复的相关性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1(3):2001,197.

32.徐晓燕等.2003a.退休老人群体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2(4):4434.

33.徐晓燕等.2003b.影响癌症病人屈服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7(9):6445.

34.胡佩诚.2002.心理健康.见姜乾金.医学心理学.3.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5.季建林.2002.认知理论.见姜乾金.医学心理学.3.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6.姜乾金.2002.医学心理学(7年制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7.姜乾金,朱丽华.2002.癌症应对研究与应激作用理论.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1(s):35.

38.卢抗生等.2002.退休老人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身体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1(3):3135.

39.姜乾金.2001.医学心理学测验CAI课件(卫生部医学视听教育项目).北京:人民卫生音像出版社.

40.姜乾金等.2001.医学应对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老年应对问卷、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0(特刊):3441.

41.沈晓红等.2001.心理社会因素与手术康复()气功的干预作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0(2):989.

42.童蓉等.2001.绝育后神经症患者心理应激对比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5(4):241.

43.吴均林等.2001.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4.祝一虹,姜乾金.2001.老年抑郁程度及其与应对方式关系的探讨.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3(1):14 5.

45.姜乾金.2000.心理社会应激综合评估及其理论意义探讨.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2(2):657.

46.姜乾金等.2000a.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医学应对问卷(MCM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年(增刊):1202,1247,1313.

47.姜乾金等.2000b.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癌症病人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国际中华临床医学杂志,1(2):657.

48.卢抗生等.2000.中老年人的应对方式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4(2).9395.

49.沈晓红,姜乾金.2000.医学应对问卷(MCMQ)中文版701例测查结果报告.中国行为医学科学,9(1):1820.

50.应佩云,姜乾金.2000.继发不孕妇女的心身健康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4(4):23941.

51.朱丽华等.2000.癌症病人应对特点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9(6):4389457.

52.陈永珍等.1999.游泳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3:52.

53.姜乾金.1999.应对研究近况.中国临床医生,27(11):168.

54.姜乾金,祝一虹.1999.特质应对问卷的进一步探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8(3):1679.

55.叶圣雅等.1999a.心理应激有关因素与外科手术康复.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1:124.

56.叶圣雅等.1999b.心理社会因素与手术康复的关系()临床调查与理论探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8(3):199200.

57.闻吾森等.1999.退休老人心身健康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8:1489.

58.姜乾金.1998a.心理社会应激因素综合评估初探.中国行为医学科学,7:1824.

59.姜乾金.1998b.心理社会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新医学,29(9)3578

60.姜乾金.1998c.医学心理学(国家教委高等教育教材研究课题计划项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1.黎学涛.1998.心理卫生.见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2.沈贵林等.1998.应激和应对方式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中国行为医学科学,7:2889.

63.朱志先等.1998.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个性、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7(1):29.

64.姜乾金等.1996a.生活事件、情绪、应对与心身症状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0(4):1801.

65.姜乾金等.1996b.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多项心身健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5(4):2002.

66.陈士俊.1995.慢性肝炎病人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9(3):127.

67.王玲.1995.狱中青少年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9(6):266257.

68.来桂英等.1994.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与心身健康的关系.中华护理杂志,29(1).35.

69.姜乾金.1993a.心理干预在疗养康复中的应用.见伍后胜.疗养康复手册.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

70.姜乾金.1993b.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71.姜乾金等.1993.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4:1457.

72.姜乾金,吴根富.1993.集体心理治疗在癌症和慢性病人中的应用.应用心理学,3:3740,48.

73.娄振山等.1992.飞行员睡眠质量多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2):157.

74.王守谦,姜乾金.1992.否认机制在心肌梗塞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6:2878.

75.姜乾金.1991a.心理治疗总论,冠心病心理社会因素.见梁宝勇.医学心理学.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

76.姜乾金.1991b.关于医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问题初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2325.

77.刘福源等.1991.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心理社会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5(2):534.

78.姜乾金.1990a.A型行为的改造.应用心理学,5(2):3348.

79.姜乾金.1990b.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近况.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1):424.

80.姜乾金.1990c.心身相关的生理病理学基础;外科心身医学.见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台北合记图书出版社,1993.

81.姜乾金.1990d.医学心理学(修订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82.姜乾金等.1990.小学生流行性癔病的心理社会因素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4(4):1579.

83.王守谦(姜乾金).1990.部分行为治疗方法.见车文博.心理治疗指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84.姜乾金.1989.伤残病人康复期心理行为问题.中国康复,4(1):279.

85.刘破资等.1989.十二指肠溃疡男性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3(4):1623.

86.姜乾金.1988a.冠心病康复期若干性心理问题.中国康复医学杂志,3(5):2323.

88.姜乾金.1988b.医学心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89.姜乾金等.1988.集体心理咨询与行为训练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康复的作用.心理科学通讯,2:347.

90.施浣云等.1988.电针厥阴俞和足三里穴位对电刺激中枢神经诱发的室性早搏影响的比较.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7(5):2148.

87.王纯炎,姜乾金.1988.心理疗养.见高恩显.现代疗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91.姜乾金.1987.对气功心理治疗成分的探讨.中国气功,2(3):324.

92.姜乾金等.1987.癌症病人发病史中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对照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1):3841.

93.姜乾金.1986.心理社会因素与高血压临床.应用心理学,3:4651.

94.姜乾金,黄丽.1986.住院病人的心理行为反应(218例临床分析).医学与哲学,7(3):336.

95.姜乾金,吴春容.1986.音乐松弛训练对高血压病人即时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应用心理学,1:368.

96.浙江医科大学等五校合编.1986.医学心理学(含实验指导).杭州:浙江医科大学.

97.姜乾金.1985a.外科手术病人的辅助行为治疗.外国心理学,2:423.

98.姜乾金.1985b.医学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医学教育研究,3:48.

99.姜乾金.1984.医学模式与我国医学模式.福建高教通讯,4:7579.

100.卢秀劲,姜乾金.1983.米曲溶纤维蛋白酶对血凝和纤溶的作用.浙江医科大学学报,3:12226.

101.姜乾金.1982a.疼痛和痛情绪反应(大会报告).厦门:全国第二届医学心理学年会.

102.姜乾金.1982b.医学心理学讲义.杭州:浙江医科大学.

103.王效道,许淑莲,阮芳赋,张伯源,李心天,邵郊,陈仲庚,陈学诗,林传鼎,段淑贞等.1982.全国.医学心理学师资进修班演讲.北京:北京医学院.

104.孙晔等.l98l.生理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05.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l979.医学心理学论文集(一).

106.姜乾金.1975.百日咳脑病58例临床分析.医药科研交流(台州),2:1725.

全书PDF格式下载

  

1982年《医学心理学讲义》浙江医科大学

1986年《医学心理学》(五校合编)浙江医科大学

1988年《医学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3年《医学心理学》北京科技生出版社

1998年《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国家教委教材研究课题计划项目)

2001年《医学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

2002年《医学心理学》(7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医学心理学纲要与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医学心理学》(5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医学心理学纲要与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医学心理学》(八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06年《护理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心身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医学心理学》(八年制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为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11年《临床心理问题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压力(应激)系统模型——解读婚姻》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年《护理心理学》(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级精品课程)